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25|回复: 0

Electronic Navigator”和“Marine Navigator”--先進科技促進意外的發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6 10: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進科技促進意外的發生

林傑

        2007年3月17日2330時在舟山浪崗列島附近,一艘香港註冊貨輪「惠榮」號與一艘中國貨輪「鵬延」號相碰,香港貨輪沉末,船上29名船員中被成功救起12人,9人失踪,發現8具屍體。據知,肇事兩貨輪均設有先進儀器,為何仍會互相碰撞,當局稍後展開調查。

        科技愈先進愈安全才對,為什麼先進科技卻促進意外的發生呢?如果「是」的話,豈非笑話!

        在未進入太空衛星時代,昔日航海的技術全都是基本功夫,如地文航海和天文航海,航海人員會小心奕奕地找尋自己的位置;當沿海航行時,會不斷觀測陸上目標物,在海圖上定出船的位置;出了大海或過大洋時,便利用天體觀測來定位;天體觀測定位只能每天三次,即早、午和晚三餐。

早:在航海晨光開始時和民用晨光開始前(即航海晨光完結前)的一段時間,觀測天上的星體,作出晨早定位一次;

午:早上九至十時,觀測太陽定出一條早上天文位置線,等待太陽上中天前,幾名(最少二名)航海人員(有時船長也參與)一起觀測太陽上中天,從而找出太陽上中天時船舶所在的緯度,配合早上九至十時的天文位置線,定出船上中午(即1200時)的位置。

晚:待至日落後,民用暮光完結時,即航海暮光開始至航海暮光完結前的一段時間,觀測星體定出船舶黃昏時的位置。

        日復日地觀測陸標、天體等定出位置所在作出安全的航行。當然,一旦天不造美,陰天、下雪、暴雨、霞霧等就不可能觀測天體的了。這時,真是所謂「望天打卦」。如果連續多天皆如是者,那麼,船長和所有駕駛員都非常憂心,因為不能確定自己的位置。筆者曾經歷過七天沒法確定船位而只靠DR船位的憂心,船因此跑過了頭十二小時航程而需回航十二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因而浪費了二十四小時的燃油、糧食、薪金等的損失。

        將航海科技先進化,除提高效率外,理應是提高安全航行,因而船速可以提昇,海運應更有效率、安全,不是嗎?但是,當航海科技太先進化,尤其是電子助航儀器和電子操控的東西,往往使船舶輕則小事故,重則意外,傷亡多多:

(一)        雷達:它是最可靠的電子助航儀器,但它有它的局限和缺點的,合資格的雷達觀測員或操作員定必明解:「為什麼有雷達協助也會撞船?」

(二)        ARPA:它可以節省雷達觀測員的人手標繪時間,很快提供所需的雷達資料給駕駛員作出船舶避碰。它的準確性有賴於船速、航向的輸入,其中一大缺點是目標物掉包。

(三)        GPS:相信在海上是最可靠的電子助航儀器的了,準確性極高,加上差分GPS準確度可至一米甚至更少。但它仍有人為的缺點的,如戰爭時美國衛星地面控制站可以關掉該地區的導航衛星的民用頻率;想想為什麼歐盟要發展伽俐略導航衛星。多年前,美國有對夫婦晚間駕車回家時,因為只相信GPS的優點和倚賴它,終於連人帶車墮進河裡受傷。

(四)        自動船舶身份辨識系統(AIS):這個系統是船舶出入港口時主要向港務局發出身份資料,用於船隻監察出入港口的管理。駕駛員錯誤地、不應地使用它來作避碰而導致撞船。

(五)        電子海圖:在一個最多540毫米大的顯示屏上看海圖,資料繁多,令人眼花撩亂,一不留神便會駛進了危險地區也懵然不知。而且電子海圖內有些資料是隨著顯示比例才會顯現出來的,駕駛員可能會花過多時間在電子海圖上而忽略正常瞭望。想看多些或遠些都是看紙製海圖理想些。

(六)        航海科技電腦化,不同廠家生產的電腦介面有所不同,駕駛員可能熟習A船的電腦介面,但不熟悉B船的電腦介面,他/她需要花很多時間來熟習不同電腦介面,找尋指令何在。亦因此可能使到駕駛員操作電腦上出現不知所措,電子海圖系統便是一例子,容易出事,例如擱淺。

(七)        電子車鐘:在相對濕度和溫度的變化環境下,控制主機的電子車鐘可以不能隨心所欲,開前車時主機竟然倒開,開倒車時主機向前進,致使船舶在操控過程上失事,撞向碼頭或其他設施等,這些實例已不少了。

(八)        封閉式駕駛台:亦因為相對濕度和溫度對電子儀器相當重要,現今的輪船的駕駛台是全部空氣調節的,門窗必須關閉才可保持濕度和溫度,駕駛員或船長因此聽不到外面的聲音,如他船的汽笛訊號。所以為什麼IMO要求輪船駕駛台四週設置集音器來收集外面的聲音以解決問題的徵結。

        由於航海已全面進入高科技、電腦化的時代,大部份船長和駕駛員都不使用基本功夫來航行的了,尤其是綜合航海系統,百分之百倚靠儀器。曾有驗船師上船驗船時與年青一輩的駕駛員談談,他們連六分儀如何使用都不懂,船上的三腳分度規有什麼用途也不知道,惶論天、地文航海的基本功了。

        由以上多點來說明,百分之百倚賴各種電子助航儀器其實是很危險的,撞船、擱淺等事故時時發生。現今的駕駛員大都是”Electronic Navigator”而不像昔日的“Marine Navigator”,只靠電子助航儀器,一旦它們運作不正常、壞掉,如何應對?所有儀器皆有誤差存在,經驗豐富的船長永遠都說一句話:「不要倚賴電子助航儀器,要相信你自己雙眼睛。」

        另一種情況致使到意外容易發生的原因是值班駕駛員或船長沒有充足的睡眠而導致極度疲倦;這些疲倦的原因可能是工作量過大,致令有關人員睡眠不足,或完全沒有睡眠。筆者也曾因工作量過大而連續72小時沒睡過,致令在航行值班時暫時失明了半小時,一雙眼睛完全感不到光因而親身經歷了真正盲人的感受,馬上通知船長代為值班;幸好吉人天相,未曾發生事故。船上的高級船員多是單人值班的,其工作量過大,全是因為國際公約要求多,使到船長和駕駛員所接觸的額外而與安全航行沒有直接關係的工作多的是:港口國檢查、國際船舶安全管理、國際船舶保安、無線電通訊如商業業務通訊、燃油供應商的爭拗等,這些工作全都是大量文件性質的工作,全都是靠船長和大副這兩位高級船員來應付,不知他兩是航海人員抑或是文員呢?人疲倦了便反應遲鈍,判斷容易錯誤,決定所採取的避碰行動也可能因此出錯,就算有了最先進的助航儀器也是無補於事,因為決定是由人來決定的,不是靠儀器來決定的。

林傑船長,Master Mariner, M.I.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隐私政策|注册协议|注册协议|Landho 看海-懒猴航海-电子海图 ( 津ICP备19004518号-1 )

GMT+8, 2025-5-1 06:48 , Processed in 0.08494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